用海洋塑料垃圾生产的手机壳
厂房里的大屏幕上显示“渔省心”系统
“海洋云仓”含油污水预处理模块
“你吃过塑料吗?”这句大多数人眼中的玩笑话,被印在了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蓝景科技”)首批推出的手机壳上。其实,存在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经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,它会随着被捕捞上岸的鱼、虾、蟹进入人体,我们可能每天在吃塑料。
生态环境部6月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上述以海洋塑料为原料生产的手机壳亮相现场,以其为呈现载体的台州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成效被点赞。
从海洋垃圾摇身一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手机壳,其中经过了哪些流程?回收费用如何?7月7日,记者来到位于黄岩的蓝景科技为你揭秘。
〈 1 〉“海洋云仓”上线,剑指海洋垃圾“顽疾”
海洋塑料垃圾收集难、治理难,是很多人不想碰、不愿碰的麻烦事,但在副总经理陈光辉看来,海洋垃圾回收利用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时代考题。前人没做过,没有可借鉴的经验,但深挖下去将是一片亟待开拓的新蓝海,也是造福后代、有益社会的事。
做好海洋垃圾治理,要从源头入手,阻断垃圾进入海洋的渠道。“渔网、渔盘、泡沫箱、塑料瓶是几种最常见的海洋垃圾。”陈光辉说,以一艘搭载十名船员的渔船为例,一年要消耗200箱左右的矿泉水。这些装水的塑料瓶,往往有去无回,都被丢进了海洋里。
2018年,几名来自环保、物联网、区块链等不同领域的人聚在一起,怀着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海洋垃圾治理进程的想法,启动了“海洋云仓”项目。
沉寂3年,投入8000多万元研发经费的“海洋云仓”正式投用。通过船舶定位、智能派单等技术,将船舶产生的油污水、生活污水和垃圾等各类污染物进行高效分类、收集、减量、运输与处置。与传统治理方式相比,“海洋云仓”将治理费用降低了约67%。并且治理过程实现了全过程实时记录,为主管部门高效精准监管提供技术支撑,有利于控制近岸水域环境污染。
“海洋云仓”建成,该如何让渔船主参与进来,共同推动海洋垃圾治理?对此,蓝景科技开发了一套以“安全”和“环保”作为主要考核的渔业系统信用评价体系,给渔船赋分,这便是浙里办APP中“渔省心”模块的雏形。
“评分高的渔船不仅可以在采购柴油等必需品时得到折扣优惠,还能享受优惠利率的贷款。”陈光辉说,以信用等级决定利率优惠力度,船老大都愿意参与进来。目前,通过该项目发放的“渔富贷”,已达8700多万元。
〈 2 〉启动“蓝色循环”项目,推动垃圾减量计划
控制了海洋垃圾的增量,减量计划也被提上日程。“小时候,海滩上小螃蟹、跳跳鱼随处可见。而受污染后静悄悄的海滩,少了些生气。”陈光辉是土生土长的椒江人,铆足了劲跟海洋垃圾“对着干”,是想重现儿时记忆中的海滩,让后代见一见海滩该有的模样。
海洋面积辽阔,海水有流动的特性,是海洋垃圾收集难、治理难的主要原因。光靠一个人、一家企业想把海洋垃圾治理好基本是不可能的。于是,以政府引领、企业主导、产业协同、公众参与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项目——“蓝色循环”应运而生。
模式上,“蓝色循环”项目通过陆源防控、入海河口(溪闸)拦截、近岸及边滩收集等方式回收海洋垃圾。“我们发动周边居民、弱势群体等参与到回收工作中,在就近的小卖部成立了‘小蓝之家’作为海洋垃圾收集点。”陈光辉介绍,收集过程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,工作人员身上的记录设备也会拍下视频,每个塑料瓶都可溯源。
“蓝色循环”项目启动3个月,共计回收海洋垃圾1560吨,其中渔网、渔盘等海洋塑料达1270吨。这些海洋垃圾经分拣后,木材、布料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将进入市政环卫系统。可回收垃圾通过“海洋云仓”现场处置后送往加工企业,再生的塑料粒子可用于企业日常生产。
不同材质的海洋垃圾,处置方式也不相同,对此,蓝景科技自主研发了7款“海洋云仓”,对应7种应用场景。在蓝景科技展示区,记者见到了专门处理塑料瓶的Y型“海洋云仓”。选择投料项后,投料舱门缓缓打开,在投入矿泉水瓶并确认投料结束后,舱门关闭,机器开始运作,将塑料瓶切割成塑料薄片。经过前端处理,塑料垃圾的容量减少了90%,运输效率提高了70%。
〈 3 〉国内外联动,打造海洋治理“台州样板”
在“蓝色循环”项目中,海洋塑料的回收是基础。回收散落在海中的塑料污染物,其成本远高于陆地,谁来为此买单?陈光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一个普通塑料瓶的回收价在0.03元,而工作人员根据标准在海边回收的塑料瓶,其回收价为0.2元,翻了7倍。而经加工、认证的海洋垃圾塑料颗粒生产的产品,却能卖出同类产品3倍的价格。
能卖出如此高价,清晰的源头追溯是基础。首批以海洋塑料为原材料生产,定价为29.9元的4万个手机壳已销售一空。扫描手机壳上的二维码,转跳出的页面清楚提到“这个手机壳使用了约8.4克海洋塑料,约等于5个塑料瓶盖。手机壳包装使用了约32克海洋塑料,约等于2个塑料瓶身。”并且,海洋塑料的回收地点、回收人员、如何存放、由谁再生等流程都能查询视频记录。
“海外市场,尤其是欧美市场将环保和社会责任感纳入企业评价体系。一些头部企业,每年都会制定环保指标,对海洋塑料的回收利用便是指标之一。”陈光辉说,正因如此,海洋塑料成了许多国际头部企业的急需品。同时,也成了国内相关生产企业打开欧美市场的“敲门砖”。
目前,项目回收的海洋塑料都交由“威立雅华菲”进行加工,由德国莱茵进行认证。“威立雅华菲”完成加工后,65%的再生塑料颗粒由其加工成商品销售,其利润的10%划归“蓝色生态共富基金”,用于支付前端回收人员的报酬,以及大病医保、子女教育基金等项目支出,带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。剩下的35%进入“蓝色联盟”体系,供给有需要的台州企业。
解决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难题,需要各界共同参与。台州市创新实施“红色引领、蓝色循环”的多元共治体系。通过政府引领、企业主导、产业协同、公众参与,根据海洋垃圾产生和分布的特点,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实体化收集网络,用大数据赋能形成了海洋垃圾的收集、运输、再生、国际高值化利用的可循环价值链,以市场化方式运作,大幅减少财政投入,高效且可持续,为填补国内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机制空白提供了“台州样板”。
(编辑整理:台州房产网)